写在人生的一个小小节点

大约是四年前,我写了一篇文章,叫做《大学的十六分之一》。当时的我第一次离开家乡那座小城,独自来到北京读书;高中时对大学的憧憬和计划一点点地变得模糊,日常生活被懒惰和消极侵占,但又仍然保持一点清醒,所以才能写下那些文字。可惜的是后来再也没有类似的场景。前些日子从学校毕业的时候,看到别人的大学四年总结,我却想不到能写些什么。我不是一个好学生,也没做些有趣的事,甚至没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人。

大学四年

这四年来一直没能好好上课,也是意料之中的事。在原本的预想中,自己会上一个普通大学的 CS 专业,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里游刃有余呼风唤雨,对自己不感兴趣的课嗤之以鼻。高考前我就预料到自己上不了国内顶尖的高校,只想在一个普通的大学里读完计算机专业,因为当时觉得自己再怎么样也不愁找工作。后来没想到阴差阳错没能读上 CS,读了自己最厌恶的 EE。一开始还有转专业的动力,直到期中高数考了 36 分才意识到自己的天赋和努力只够在这个专业混吃等死。

后来我的成绩一直不好不坏,虽然每年都能排进专业前 50% 拿一个三等奖学金,但也只是靠考前抱佛脚,真要问我在 EE 领域学到了什么,实在说不上来。每天的早课几乎不可能去上,毕竟一觉起来都已经十一点了;其他时间的课也不一定去上,反正去了也是玩手机直到下课。从大二开始就几乎再也没做过作业,甚至不知道题目是什么,只需要知道什么时候交、找谁的抄。期末考试前买一套往年的练习卷就能知道大概会考些什么,这似乎也是老师和学生之间一种默契——我知道你们大多数人不会好好学,至少你买了一份往年的卷子,也算是为这门课做了努力,不会为难你们。

翘课的时间里大多是在宿舍待着,如果不是在睡觉,那么很有可能是在玩游戏。四年来在守望先锋里花了近两千个小时,颓废了意志,败坏了脾气。有时赌气地玩到深夜一点,宿舍已经熄灯,匆忙洗漱还差点吵醒了室友,心怀愧疚但也不思悔改。虽然现在能冷静地回忆这些行径,可一旦进入了游戏哪还顾得了这么多。

就在这种氛围里,浑浑噩噩地上完了三年多的课,完成了一个和本专业没有太大关系的毕业设计。也许最值得庆幸的就是这个校园里依然有优秀的人,虽然接触不多,但也时常被他们鼓舞,从而能在自己感兴趣的方向付出一些努力。还要感谢我的学校,在就业方面积攒了良好的口碑,让我在找工作时不用为学历发愁。只是可惜没能活成自己曾经期待的样子。高一时看了学长的博客,对大学满心期待,却不知道以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。其实学校并不烂,大学生活并不枯燥单调,无聊的是我。

工作

之前秋招的时候在公众号里洋洋洒洒地写了一大篇诉苦的文章,收获了不少朋友的关心和鼓励。当时我刚经历了两段实习,在大厂收获了知识也感受到了疲惫,开始明白工作是怎么一回事。其实我已经足够幸运,能找到自己感兴趣又擅长的工作。但是人的惰性和贪婪永远在发挥作用,多么 fancy 的工作也都有 dirty 的部分,久而久之就失去了热情。另一方面自己又不甘心平庸,所以在找工作时给了自己很大的压力,在焦虑之中写下了自己的满腹牢骚。

人累了的时候就会开始思考人生,思考为什么要活着,该怎么活着。其实很多问题早就思考过,但是在混沌的时间中被忘记了。比如工作是为了真实地为社会和人类做出自己的贡献,也是为了赚钱追求物质享受;活着是为了保护好自己爱的人,让他们快乐、幸福。可一旦往深处琢磨,又没有这么简单,到了哲学、灵魂、宇宙层面上,所谓享受、幸福、乃至人类社会又有什么意义?思考到了这种程度就没有了挽回的余地,我大概是个虚无主义者。

所以说人还是需要无理由地相信一些事情,喊出一些口号,不管是衡水式的高考动员还是三体里的思想钢印,总归能给予一些精神上的支撑。

现在入职作为正式员工已经过了一个季度,看文章、学知识、做笔记的时间越来越少, 每天看似充足的工作时间里需要频繁地切换 context,面对不同的人解决不同的问题;到家之后身心俱疲,也不愿意再集中精神做些有意义的事,只能用游戏和视频消磨时间,到困意来袭仍觉得这一天不应就此结束,最后在焦虑和不舍中闭上眼睛,然后又开始胡思乱想。

很害怕又回到大学时的无意识状态,不仅中途浑浑噩噩,到最后回忆起来也不会有什么深刻的印象。所以希望能在工作中保持清醒,既保持对技术的追求和热情,同时又努力工作,主动创造价值而不是被动付出精力。

未来

也许一直努力到有一天再也不用工作了,也不用担心自己到时候会变得颓废,到时候的我应该已经拥有了足够强大的精神力量,能驱动自己过好每一天的生活,有充足而深刻的思考,时常产出一些有意义的文字或代码,那就是我理想中的生活。

评论区